*** :暂停万和证券保荐承销业务三个月

GuoLi518 16 0

  证券时报记者 艾佳

  10月20日, *** 决定暂停万和证券保荐、承销业务三个月,并对其总经理、内核部门负责人、投行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保荐代表人采取行政监管措施。

  此次处罚源起于 *** 机构部年初组织开展的投行内控现场检查。记者从 *** 相关人士了解到,下一步 *** 还将从定标准明责任、强执法促落实、育市场塑自律等多方面着手,进一步强化投行责任和能力建设,同时会同各方面齐抓共管、同向而行、长期不懈,督促投行加快转型,真正适应注册制改革要求,为全面实施注册制保驾护航。

  根据 *** 下发的监管措施决定书,万和证券主要存在两方面违规问题,一是投行类业务内部控制不完善,内控监督缺失,整体内控建设和规范性水平较低。存在内控组织架构不健全、内控部门履职不到位、未按规定建设使用工作底稿电子化系统、未严格落实收入递延支付机制、“三道防线”关键节点把关失效等问题,在润科生物、乐的美、真美股份、佳奇科技、华南装饰等项目中,尽职调查明显不充分,但质控、内核未予以充分关注。

  二是廉洁从业风险防控机制不完善,近三年未开展投行条线廉洁从业合规检查,部分岗位人员出现违反廉洁从业规定的情况。

   *** 决定对万和证券采取责令改正并限制业务活动监管措施,在2023年10月16日至2024年1月15日期间,暂停公司保荐和公司债券承销业务,并对其总经理、内核部门负责人、投行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保荐代表人采取监管谈话措施。

   *** 要求万和证券应引以为戒,认真查找和整改问题,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投行业务内控制度、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,诚实守信、勤勉尽责,切实提升投行业务质量。

  此次处罚是投行业务严监管下的最新案例,对投行来讲,暂停业务资格堪称“顶级处罚”,对机构和行业都具有巨大的震慑力。此次处罚源起于 *** 机构部年初组织开展的投行内控现场检查,9月6日 *** 已公布了对其他6家证券公司的处罚情况,对万和证券的处罚因需履行事先告知程序,故于近日公布。

  注册制下“申报即担责”,要从源头上提高上市公司质量,包括券商在内的中介机构核查把关责任至关重要。 *** 自注册制试点以来,就坚持从严监管,通过现场检查等手段持续压严、压实中介机构责任,督促证券公司切实提升投行执业质量、充分发挥“看门人”作用。特别是针对“带病申报”“一查就撤”以及执业质量存在严重缺陷等典型问题, *** 重点围绕券商投行内控制度是否健全、运行是否有效、人员及保障是否到位等开展常态化检查。

  2019年以来, *** 已开展三轮投行内控现场检查,覆盖近30家证券公司。去年,就有多家保荐机构因为内控问题被采取监管措施,个别问题严重机构被暂停投行业务资格。

  一位投行人士表示,全面注册制下,监管层对于IPO过程中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都采取更为严格的核查监管。无论上市成功与否,即便是撤材料,监管部门都会根据规定进行核查,申报阶段被发现的问题仍会被采取处罚措施,不应存侥幸心理。

  “伴随着IPO现场检查日渐趋严,‘带病闯关’的项目也越来越少。如果保荐机构存在项目撤否率较高、受到违规处理较多、廉洁从业风险较高等情况,将被认定具有执业质量较低、内控风险较大情形,只有在项目筛选、尽职调查、信息披露、持续督导等环节严把质量关,提升合规风控意识,才能在竞争中保持优势。”上述投行业人士表示。

抱歉,评论功能暂时关闭!